華語樂壇完沒完不知道,但抖音神曲終于“社死”了

首頁 > 觀點 >正文

【摘要】歌迷們對任何一種旋律的認同或者否認,其背后歸根結底是群體之間最直白的身份認同,從廣義上來講,大多數人都如此。

  道總有理 原創  ·  2021-12-16 16:14
華語樂壇完沒完不知道,但抖音神曲終于“社死”了 - 金評媒
作者: 道總有理   

華語樂壇現在越來越脆弱了,一丁點風吹草動就能掀起遍野哀鴻。

剛剛進入十二月份,所有歌迷們的心又被傷成了渣。騰訊音樂娛樂盛典公布了“年度十大熱歌”,十個席位里短視頻座無虛席,看歌名網友面面相覷,副歌一出才恍然大悟,當年度熱歌紛紛變成抖音神曲,整個樂壇在迷茫之余,只剩下絕望。

這不是抖音神曲第一次以高姿態出現在主流面前,還記得之前周杰倫在巴黎開演唱會,歌迷點歌赫然點了一首《學貓叫》,天王在一瞬間愣怔過后,尷尬地配合著完成了粉絲的心愿。神曲總是過于自信,甚至一首歌往往與互聯網潮流相掛鉤,就算是遇上了周杰倫,也能憑借時代差異輕松占據上風,仿佛那些沒有聽過神曲的人都是社交塵埃里的“土包子”。

從2018年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首血洗各大短視頻平臺的洗腦神曲,如今,年度熱歌榜再次將神曲推至風口浪尖,似乎出圈與社死只有一步之遙。

不是歌沒了,而是“人沒了”

不知為什么,歌壇的新舊時代在更迭過程中漸漸失控。

比起那些只識曲不認名的榜單熱歌,更令人陌生的其實是一個個徘徊在前列的名字。2021年,華語樂壇最后一代神話周杰倫已經年過四十,江山代有人才出,值得惋惜的是,在周董之后,接班的人并不是歌迷們熟知的某某或某某。

那些接班人要么淪為小眾的狂歡要么成為了流量的奴隸。真正的具備成為音樂明星的歌手已經成為稀缺品。

去年,QQ音樂第15周熱歌排行榜上,前十名歌手里只有一個李榮浩耳熟能詳,周杰倫與蔡健雅等實力歌手尚未進入前十,老一輩歌手集體陷入神隱之下,新人屠榜但卻沒有什么含金量,代表作幾乎都是神曲或者口水歌曲,讓人哭笑不得。

不可否認,互聯網加速了普通人在任何領域摸索的步伐,也極大地縮短了圈子的反應距離,這是好事,只是短視頻的碎片化傳播在無形中降低了很多原先無法忽略的硬性條件。林俊杰、王力宏曾經那些撐起華語樂壇半邊天的老前輩在大紅之前所經歷的音樂生涯在這代音樂人身上顯然沒有體現。

根據2020年發布的《中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顯示,現在的音樂人學生占比高達66%,全職音樂人只有11%,更有意思的是,有7成音樂人從事音樂創作的時間少于3年,34%的音樂人從業時長小于一年。換句話說,這些人與老牌唱將根本不在一個維度上。

據悉,95后00后音樂人占比71%,他們對傳統唱法不感興趣,反而更加熱衷國風、說唱、加電音等年輕化的東西。這點毋庸置疑,即便是對音樂一竅不懂的人也能聽出這代屠榜歌單的年輕歌手對國風、說唱之類的有多癡迷,像之前的《芒種》《紅昭愿》光看歌詞就能激起00后一片顱內高潮。

但也不乏尷尬,神曲創作如有雷同,純熟“巧合”。網易數讀就曾統計過50首抖音熱歌,發現平均歌詞的重復率高達85%,有些更過分的一度接近95%,曲也如此,神曲千千萬萬,和弦占一半,萬能和弦、卡農和弦和1645和弦這三套和弦寫成的歌曲在神曲中占比高達73.33%。

2.jpg

當前輩熬夜寫歌熬到頭禿的時候,萬萬沒想到一首火遍全網的歌可能只需要移動幾秒鐘的鼠標。孫燕姿成了00后口中的“冷門歌手”,而那些所謂熱門歌手漲粉的速度跟他們寫歌作曲的速度卻不相上下。

2020年,抖音音樂生態數據顯示,下半年抖音音樂人漲粉累計超3億,漲粉超1000萬量級的音樂人有6位,漲粉超500萬的音樂人有23位;快手的官方數據也指出,2020年音樂創作者活躍粉絲數覆蓋快手DAU接近70%,平臺上超過100萬使用量的歌曲有接近400首。

樂壇早就變了天,歌迷也不是近兩年才開始絕望的。

不過互聯網向歌壇源源不斷地輸送著人才,盡管良莠不齊,也未必全然是壞事。神曲在短視頻里層層破土而出,對于老將而言或許也是一個機會。誠然,短視頻捧紅了不少口水歌,但默默無聞多年,突然憑借短視頻爆紅的老歌亦不在少數。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去年在抖音快手上意外走紅的《處處吻》,這首歌其實是楊千嬅在2004年的作品,從問世到翻紅中間隔了漫長的17年。抖音的“ring啊ring啊ring”是SHE在十五年前就發表的歌曲。無獨有偶,鄧紫棋好幾首歌都是后來靠著短視頻再度出圈的,比如《畫》《來自天堂的魔鬼》,一度在抖音上成為同時段最熱門的短視頻BGM,

時至今日,前輩出新歌也開始向社交屬性低頭,鄧紫棋在前段時間發布新專輯,就在直播間邊吃火鍋邊打歌,新歌《句號》當晚就上了熱搜,蕭亞軒闊別四年之后發布新歌也拉上男朋友一起沖進了直播間。遙想當年,華語樂壇群星璀璨,如今新人倒是不少,可惜音樂傳承卻早已斷層。

神曲商業價值在降低,但是架不住一波又一波

神曲真的能賺錢嗎?這是很多人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在手機彩鈴年代,神曲就像現實版的“聚寶盆”,無數不被主流音樂市場接納的歌手靠著口水歌實現了財務自由,賺得錢遠遠超出常人的認知。2014年,工人日報報道,刀郎的《情人》、《沖動的懲罰》、《2002年的第一場雪》作為彩鈴總下載次數近800萬次,以每首歌2-3元的估算,歌曲盈利近2000萬。

3.jpg

新世紀初期,是流行神曲的巔峰時代。龐龍的《兩只蝴蝶》一年之內為公司賺了2.4億,2006年,龐龍位居福布斯名人財富榜歌手類第一名,遠遠超過當時很多一線歌星。一同上榜的還有唱《豬之歌》的香香,唱《我不是黃蓉》的王蓉。

事實上,多數人對神曲的商業價值估量有一定的偏差,在2005年前后,神曲歌手的財務狀況絕對碾壓華語樂壇半壁江山。尤其在彩鈴業務降維打擊專輯盈利的時候,要知道,鳳凰傳奇的一首《月亮之上》年均下載量就高達7900萬次。

盡管如今已經告別了彩鈴時代,但神曲的商業模式卻被很大程度地保留了下來。這不是空穴來風,幾乎每個階段的神曲收益都算不錯,比如喊麥大火的前些年,頭部喊麥歌手天佑在2017年的年收入高達2000萬,其他幾位的年收入也在千萬左右。

等到抖音霸屏,神曲的商業收益只多不少。騰訊音樂人平臺公開的數據顯示,網絡頭部歌手陳雪凝在2019年的作品播放量是62.9億,是年度排名第一的唱作人,將近63億的播放量,一億次播放量就是20萬,光流量分成就已經有1300萬,再加上會員包、廣告分成,還有預付,以及其他的音樂版權授權費用,陳雪凝2019年的收入金額至少達到2000萬。2019年之后這些歌曲及她未來創作歌曲的版稅還不在這項計算內。

跟手機彩鈴神曲下載的邏輯如出一轍,風評好不好是一回事,架不住流量大。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坦白來講,這是神曲跟傳統歌曲差距最大的一點,那就是制作成本,神曲的制作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傳統唱片公司制作一張專輯大概需要一到兩年時間,但神曲誕生在流水線上一周可以自制100多首,人員較少的小公司兩三天就能出一首。從某種意義上說,熱點式音樂擠壓了整個樂壇的藝術性工期,音符不再需要打磨。

據悉,抖音上每天至少有100首新歌被投入偌大的流量池。當然,神曲支出大頭是營銷,公開報道顯示,現在一首歌投放到抖音上可能要花60萬到70萬不等,更高一點的,比如之前的爆款《大風吹》《星辰大?!窢I銷費用都在百萬以上。

但神曲能一直這么輝煌下去嗎?就目前看來,神曲的生長環境正在悄然發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改變,更直白一點,爆款爛大街,制作套路人盡皆知,新歌再想出圈簡直難上加難。近兩年,網易云音樂上的歌曲很難在達到999+的評論。

另一方面,神曲極大降低了歌壇門檻,2020年上半年入駐抖音的音樂人增長近3萬,翻唱達人同期訂單量比往年翻了10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爆款歌曲的上榜時間卻不超過半個月。

音樂儼然成了娛樂快消品,長此以往,再高的商業價值也會被消耗殆盡。

音樂怎么就跟品位鄙視鏈扯上了關系?

品位是個極其虛無縹緲的個人概念,但不知為什么,任何東西都能跟品位相關聯,音樂尤甚。此前知乎上有個熱門問答:“相親對象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但他喜歡聽鳳凰傳奇怎么辦?”盡管鳳凰傳奇是無辜的,但一種文化構解就此凸顯。

4-1.jpg

大眾公認的音樂鄙視鏈是這樣的,古典→爵士→搖滾→電子→流行→說唱→各類口水神曲。歌迷們對任何一種旋律的認同或者否認,其背后歸根結底是群體之間最直白的身份認同,從廣義上來講,大多數人都如此。

此前,騰訊研究院曾經發布過一份音樂社交報告,報告顯示,人們分享音樂的主要動機是為了分享好資源,傳遞價值觀,其中仍然有20%的人將分享音樂的行為作為品味風格的展示,但不同于單純地分享,特別是癡迷圈層社交的當代年輕人。

說音樂喜好代表一個人的品位也不是沒有來源,根據UMAP國際會議上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音樂類型的取向和選擇與個人性格愛好有多多少少的聯系。透過一首歌曲窺探某個人的內心世界,這對年輕人交友而言無疑有巨大的吸引力。

在歐洲早期社會,歌迷就會因為喜歡同一首曲子選擇聚集到一起,從而誕生了演奏會、音樂節。聽覺上的極致享受能大幅度地滿足精神世界,時至今日,一群志同道合的歌迷圍在一起聽音樂仍然是音樂在現實生活中最關鍵的屬性之一。

根據大麥網發布的《2021五一檔演出觀察》,僅僅在5月1日至5日的 短短五天,全國共有56場音樂節演出,超過40%的大麥用戶選擇將音樂節作為假期的娛樂首選,并且超過60%的人愿意為音樂節規劃一場跨城旅行。

似乎線下的音樂分享能夠進一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品位距離,面對面的精神共鳴代表音樂圈層的守壘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照樣完好無損,這也是歌迷的一種心靈慰藉。大眾為什么看不起抖音神曲?原因很簡單,神曲的流傳方式破壞了音樂國度原有的規則,曾經這份規則被推上神壇,尊奉了很多年。

但抖音神曲的出現踏著互聯網的節奏,就像是蝗蟲過境,任誰都能下意識地隨著哼上幾句,只要刷短視頻,就逃不過被神曲洗腦,所有人沒有任何躲避的余地。

《2018年音樂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全球86%的用戶通過音視頻流媒體聽歌,其中52%的人通過視頻的方式收聽音樂。同樣的,Fastdata極數發布的《2020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也顯示,在線音樂使用時長環比下降超過50%,同一時間段內,抖快短視頻平臺使用時長環比增幅達72.9%。

當神曲無孔不入,聽著莫扎特的人也能在無意中唱上兩句踏山河,盡管不是主動意識,是各種網絡碎片化記憶強行上去的,但曾經因認知偏見而產生優越感還是發生了動搖,一切的鍋只能神曲來背。

道總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眾號:道總有理(daotmt)。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道總有理

歪思妙想創始人,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

評論:
    . 點擊排行
    . 隨機閱讀
    . 相關內容
    yellow直播在线下载_chinesevideos国产片_免费拍拍拍网站_中文字幕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