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評媒:陳總銀行之所以不做,不愿意做小微是因為它風控、信審基本和大貸款差不多都要跑一圈,邊際成本降不下來。咱們平臺互聯網化來做這個事情,到現在有什么樣的解決辦法嗎?
陳浩:其實這一點我們也比較困惑的,因為我們本身從去年的時候,我們本來想是針對小微企業貸這塊跟保險公司去探討。能不能去有一部分的能做履約兜底,但是保險公司基本上評估下來以后,因為他們風控它不是一個標準的風控模型,就比較難做。因為小微企業的各種情況不一樣,所處的行業也不一樣所處的上下游的一個環節也不一樣。所以我們這點的確是比較頭痛,它不像一個單純的車抵或者單純的房抵,那么它是標準的產品。所以目前的確我們坦言小微企業貸的確是一個非標準化的產品,從風控層面上它是一個眾人力的業務。
金評媒:陳總小微企業貸款是很多銀行都不愿做的活,咱們P2P平臺來做。而且最近監管也越來越嚴了,咱們有沒有考慮去P2P化,因為很多行業內呼聲是要去P2P化。
陳浩:每一個P2P平臺,內心里都會憧憬著去P2P化,因為本身政策的不明朗。然后就算明朗了,因為從監管意見稿里面大家也看到,P2P的未來所謂的收入它來自于平臺的服務費
以往我相信很多平臺它是賺利差,所以賺利差它收入會更高,但如果賺服務費的話它的盈利是有限的 。所以我相信所有的P2P平臺,它都憧憬著我要去拓展業務,至少在互聯網金融這個業務鏈路上我要往外拓展。那大部分的平臺基本上可能都會想到個貸是個不錯的,無論針對白領還是藍領還是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貸,以及可能最近輿情比較多的大學生市場。我相信這塊的話消費貸是比較不錯的一塊業務拓展。
金評媒:陳總最近P2P平臺和銀行合作這塊,銀行一直在收緊咱們愛貸好像仍然是第三方存管。咱們有沒有在做和銀行的對接,對政策要求銀行都要和P2P存管,然后但銀行不和P2P來存管,這事怎么看那?
陳浩:其實我們從去年年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和包括像中信、浙商、徽商、北京、江西銀行,幾個銀行基本上把所有的存管的意向都談過,其實我不太認同,現在銀行對存管收緊,因為的確是有包括四大銀行,包括幾個股份制銀行,的確可能它們不是很看重,互聯這個蛋糕,但是有些城商行包括一些商業銀行,他們對互金這塊的合作還是抱著比較積極的態度的。然后我們的話,我們目前遲遲不上銀行存管,包括也沒對外宣布的原因,是因為本身我們也在看因為第一是銀行的存管系統,不太成熟,我們是怕上去以后,會影響用戶的體驗,我們想還是想在等等,但是我們今年肯定是會確定一家銀行合作。因為現在目前銀行給到我們的方案里面,基本上是你只能定一個支付的平臺,所以我們目前整一個平臺,目前至少有3-4家這樣的支付的,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方的話這等于會讓大部分的用戶,可能支付體驗會下降包括我們平臺目前,是在整個的重構過程中,如果對接銀行第三方存管的話,會抽掉我們大部分積蓄的力量,所以我們也是想等我們平臺系統重構以后,去落實和第三方銀行存管的事情。